妊娠期口腔保健肇庆口腔保健的安全性及过程?
妊娠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其患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龈炎、牙本质敏感等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在妊娠期女性注重口腔保健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牙医学院的加里.阿米蒂奇(GaryArmitage)教授和肇庆和睦家医院妇产科赵燕玲副主任医师关于妊娠期口腔保健肇庆口腔保健的安全性及过程?的建议。
您觉得人老了牙齿必然要出现各种问题?NO!NO!NO!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同儿童口腔保健一样重要,只要做好口腔护理,老人一样可以拥有一副好牙,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所以别再只是给老人买保健品表达关心,也关注一下父母的口腔问题吧,让他们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能吃得更香,这才是对他们的爱。
误区1:人老了就一定会掉牙,俗称“老掉牙”
大多数人认为老年人掉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导致掉牙罪魁祸首是细菌引起的牙龈萎缩,而绝非年龄。如果在青、中年期不注意口腔卫生,患上了牙周病又未及时治疗,到了中老年,牙齿就会松动脱落。事实证明,健康的牙齿可以伴随一生。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也就是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
1、蛀牙
专家表示,一般妇女会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的错误观念,而任由牙齿蛀虫,实在非常不幸。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孕妇生理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常会疏忽,全身倦怠,并且常有激烈呕吐的现象,一洗牙就会呕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废洗牙。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变,也是造成孕妇容易蛀牙的原因。
2、牙龈病
专家称,怀孕本身并不会引起牙龈炎,但由于怀孕期间,动情激素及助孕酮的增加,会促使牙龈中微小血管丛的扩张、扭曲及循环滞留,使牙龈对机械刺激较为敏感,而且这种荷尔蒙的增加,会破坏牙龈肥大细胞,放出组织胺及溶蛋白酶等,都会牙龈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更激烈。因此一些轻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数的牙菌斑)在未怀孕前都不会引起不适的症状,但是怀孕后会出现严重牙龈发炎、肿胀现象。
3、急性牙根炎
专家指出,有些较厉害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经已经坏死,反而不会痛,病人一无知觉,但漫漫十月怀胎,便可能爆发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肿胀等急性症状,也会有无法忍受的肿痛。因此,但凡无髓牙、残根或以前已作根管治疗而明显地有根尖病灶的牙齿,都应该及早求诊,及早治疗或拔牙、补牙,以避免怀孕期间疼痛。
4、牙周炎
专家介绍,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长出的牙齿,其牙齿周围的牙根发炎。由于人类的进化及从小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现代人类下颌骨的发育还较古代人类下颌骨小,以致于人类最后萌出的第三大臼齿,常“无地自容”而导致“水平埋没”长不出来,或“倾斜部分萌出”。因牙齿无法完全长出,部分还覆盖在牙肉之下,这时牙冠与这块牙肉之间便有空隙,而这空隙便形同一只“垃圾袋”,滞留食物残渣及滋长细菌。时间一久,这块牙肉(牙龈瓣)便会有急性、慢性等发炎现象,有时,更会有胀液形成。这时牙肉肿胀,上面牙齿咬到这块肉,越咬越肿,越肿越容易咬到,发炎越厉害。如此周而复始,愈演愈烈,发炎便会向后扩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更为严重的是,病人常会有全身毒性并发病,如发烧如全身倦怠等。
细菌的温床
乳汁的营养价值特别高,若是长期滞留在口腔黏膜上,就会变成口腔内细菌生长的温床。一些感染可能造成宝宝口腔黏膜肿胀甚至出血,例如泡疹病毒等。可能伴随着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食欲也可能下降。
另外,老年人残根、残冠牙多。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病人恐惧补牙和拔牙而延误治疗导致牙齿严重磨耗、龋齿、楔状缺损等。因此,老人缺牙后应及时修复,避免对健康牙造成危害,以及对远隔脏器的损伤。(编辑3002)